
陳惟華
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、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首任院長、前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、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、愛家自然診所院長
【解封在即】懸疑的新冠肺炎,可以放心嗎?
蘋果新聞網蘋評理 2020/6/6
COVID-19高達22%患者是無症狀感染者,更難防堵病毒散播。路透
華醫生/診所院長、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
新冠肺炎(COVID-19)肆虐全球192個國家,短短5個月死亡人數破40萬,已超越H1N1豬流感、伊波拉、MERS或SARS疫情的罹難人數。由於新冠病毒(SARS-Cov-2)和過去流行疫情的表現大相逕庭,例如在發燒之前就會傳染、無症狀的感染者眾不少、部分患者出院後還會回復為病毒陽性等特徵,打破我們對病毒的認知。發燒之前就有傳染性,衝擊現行量體溫措施的有效性。德國研究發現高達22%患者是無症狀感染者,更讓我們難以防堵病毒的散播,所以WHO到現在改口建議大家要戴口罩了。疫情若持續下去,粗估全球將可能有15億人被感染!
過去認為,只有在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,所產生的飛沫才有傳染性。其實,我們平時講話、唱歌,甚至僅是單純呼吸,就會釋放出許多1微米以下的氣膠微小液滴。中山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的氣膠中心在《科學》期刊發表研究,含有新冠病毒的氣膠可以在空氣中存活至少16小時。這些微小的病毒氣膠,一旦被吸入體內,可能進到肺部更深處導致感染。這樣氣膠的傳播形式,很容易造成「超級傳播者」的出現。特別是無症狀患者在不知染病、且未配戴口罩或任何防護措施下,可能使氣膠傳播成為主要感染途徑。
我國的採檢模式迄今僅檢驗確診個案接觸過的高風險者,無法掌握台灣社區中無症狀感染者比率,會讓外國政府不放心而影響開放國人入境。
新冠肺炎起源地武漢6月初完成1千萬市民的全面核酸檢測,共查出無症狀感染者300名,也就是每10萬人口有3人是無症狀感染者。另外,這300名無症狀感染者的血清抗體檢測結果,沒有一位檢出代表「近期受感染」的IgM單抗體陽性,IgG單抗體陽性有187人,IgM和IgG雙抗體3人,但有110人都沒有IgM和IgG。這表示36.6%無症狀感染者竟然不會產生保護抗體,會讓病毒潛藏在體內伺機而動著實令人擔憂。
新冠肺炎的致死率2〜3%,已經讓最先進的美國醫療系統不堪負荷。萬一新冠病毒在無症狀感染者體內不斷產生基因重組,難保有一天不會演變為同屬冠狀病毒SARS(10%)或MERS(33%)高度致命的可能性。果真如此不幸的話,目前的高傳染性,加上高致命性,將導致全球的醫療系統崩潰,我們祈禱不會發生。
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》6月刊出研究指出,第六次大滅絕正在發生,而且完全是人類的錯。生態系統牽一髮動全身,人類作惡,不可能全身而退。世界長久以來,總是瘟疫、紛爭不斷,若我們繼續屠殺動物或製造戰爭、吃動物的肉,就會有另一波清洗。當前的新冠病毒危機是種警示,人類對待自然界的粗暴行徑將嚴重反噬人類自己。如果不改變生活方式,就改變不了命運。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forum/20200606/RZAK4UJLKIPUXHVLPSE64S4G6E/
—
陳惟華醫師
中華整合醫學與健康促進協會理事
英國牛津大學神經學博士
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首任院長
前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
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
愛家自然診所院長